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焦俊杰、沈澈清报道:12月19日,中国江西网连续刊发多篇报道揭露高安汽运市场的种种乱象和购车“套路”,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不少购车者致电记者,纷纷诉说各自在高安购车的遭遇。12月22日,记者在高安市汽运产业管委会采访时,就遇到几名前来投诉的购车者。
车主与催债公司人员现场讨价还价
12月22日上午,中国江西网记者来到高安市货运汽车产业基地管委会了解情况。刚进管委会大门,记者就看到有人在吵闹,上前了解,得知是来自黑龙江省的一名司机跟中辉汽运公司的催债人员在“讨价还价”,司机称他的车在黑龙江跑运输,遭中辉公司的人强行拖车;中辉公司指责司机不按时还贷。现场,还有七八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司机前来讨说法。
“签了合同但都被公司收走了”
记者在现场见到了从黑龙江省赶过来的货运司机石先生,他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他在网上看到高安挂出的一辆“解放牌”的大货车,标价为15万元,觉得很便宜。随后他来到高安中辉汽运有限公司购车。
“一谈后得知车价是30多万,并非15万。后来谈好了价钱30.6万元,我交了11万元的首付款,随后签订了融资租赁合同。合同签完都被公司收走了,我自己手上连合同都没有,想想都觉得荒唐。”
石先生介绍,签订合同后,约定还款期限为24个月,但是,由于有几个月钱不够,没有还够租金。“这个月,他们赶到黑龙江把车被扣走了,说一次性再交26万元才能提车。”
“其中拖车费2.6万元、3万的违约金,加上尾款20多万,说必须还26万多元,才能把车提走。”石先生告诉记者。
库存三年的货车伪造成库存一年售卖
来自广西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一个星期前,他慕名来到高安,最终在洪发汽运有限公司买了辆后八轮。公司说是2017年1月份的库存车,我觉得全新才买了,最终花了34万全款买了下来。”
可令李先生没想到的是,在车开回去的路上就发生了故障。“开了200公里后,车子就出现各种故障,半路上抛锚了。”
面对搁浅在路上无法行驶的车辆,李先生只能找人帮忙拆开来检查,发现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所有配件都是2014年的。“这就意味着,这辆车已经库存3年了。”他进一步解释,“库存车放了很久的话,基本是就是废车,线路各方面都出问题。”
另李先生不解的是,“车子的出厂铭牌却是2017年1月份的,各项手续也都齐全。“本来以为手续齐全应该没问题,可是,他们2014年的库存车,怎么办的手续变成了2017年的车?”李先生质问。
而洪发汽运有限公司的态度也令他气愤不已。“他们知道我发现了这是2014年的车之后,就不接我电话,也拒绝协商。” 无奈之下,李先生来到高安货运汽车产业管理委员会,希望能帮忙协商。“管委会叫来了洪发汽运的工作人员,但是洪发汽运不同意协商。”而管委会的人告知他,洪发不协商,就只能去法院打官司了。
李先生本想,哪怕自己补钱换辆新车也能接受。但洪发的态度让他失望。“我一个外地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跟他们打官司?”
冲突:汽运公司工作人员抢夺记者手机
在中国江西网记者对车主进行采访的时候,却遭到了中辉汽运有限公司相关人员的阻扰。
“把手机交出来,谁让你拍的?”在记者没有理会的情况下,一名中辉汽运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态度嚣张,言辞激烈,并强行抢夺记者的背包。管委会工作人员见状,急忙上前制止。
近一年700多起汽运方面案件
高安市人民法院负责审理汽运合同案件的民四庭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近一年来,民四庭审结的关于该市汽运方面的案件多达700多起,主要就集中在二手车融资租赁合同领域。“目前案件的办结率有90%。”
产业管委会:几乎每天都有交易纠纷 私下交易很难监管
对此,高安市货运汽车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一名陈姓副主任表示,高安是汽运物流之都,每年二手大货车的交易量保守估计在2万辆以上。“由于交易量大,难免产生纠纷,一些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也存在违规现象。”其称,尽管纠纷引发的投诉很多,但整体投诉率还没达到1%。 陈副主任表示,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二手大货车交易的纠纷出现,对此,政法系统驻汽运产业办综合执法大队入驻在大院内,日常负责调解相关纠纷。
其称,为了进一步规范二手货车的交易程序,今年7月3日启用了集中交易平台,要求交易车辆进场集中办理过户手续。“但很多汽运公司还是跟购车者私下签订合同,管理部门很难监管到。”
记者出示了高安汽运集团翔运公司与购车者王育华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上面写着“工商管理局监制”的字样,陈副主任看过后表示,“很明显这样的合同不可能是由工商管理部门监制,合同本身就很不正规。